道教神祇略传 第二六函207--214

卷之207 应龙

应龙,又称黄龙、飞龙、真龙、祖龙、应时之龙、应德之龙、天元应龙、元始黄龙,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古老的龙,龙族之祖先,鳞虫之长。《荆州占》曰,应龙乃天神太一之妃,《云笈七签》曰为天之后妃、女王星。 中斗七宿之神,掌风雷、雷雨,天下水仙、水神、河伯之属,司四季、司中岳、司中土、司黄河、江、汉、淮、济之水、司黄帝之子孙、司倮虫三百六十。

应龙乃黄帝驾前一员女性大将,拥有翻天覆地本领,曾数次下凡为伏羲送上河图,带女娲朝见天帝,又化身老龙,假名为吉,教导炎帝神农,当她授课之时,九天之上的所有仙、灵都会听她传道,可谓众神之师。黄帝蚩尤大战时,为助黄帝争帝杀蚩尤。大禹治水时以尾画地成江、开辟龙门,立下赫赫战功。应龙不仅斩杀蚩尤、夸父,但力战胜虎、豹、熊、罴四兽,开长江助禹治洪水救黎民。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云:“夸父不量力,欲追日景,逮之于禺谷.....将走大泽,未至,死于此。应龙已杀蚩尤,又杀夸父,乃去南方处之,故南方多雨。”

卷之208 无支祁

无支祁,又称支无祁、无支奇、无支祈、巫支祁,上古神兽,淮水水神。传说无支祁形似马猴,缩鼻高额,白头青身,金目白牙,头颈长达百尺,力气超过九头大象。身体矫健,搏击、跳跃、奔跑、攀爬,轻利倏忽,大脑反应也十分迅速,能吞人言,善于诡辩,辨识江淮主深浅与湿地距离。

《古岳渎经》载,大禹为治水,三过桐柏山(河南与湖北两省边境)均遇狂风大作,电闪雷鸣,山石号叫,树木惊鸣,土伯壅川,天老进兵,阻止治水。禹怒,召集百灵,授命夔龙,桐柏等山君长稽首请命。禹因囚鸿蒙氏、章商氏、兜卢氏、梨娄氏,乃获准涡水神,名无支祁。双方激战于桐柏山下。大禹连连败北,后应龙助战活无支祁。鸱脾、桓胡、木魅、水灵、山妖、石怪等数以千计妖兵妖将,欲夺回无支祁。禹命人用铁索锁颈,金铃穿鼻,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,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。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无支祁的颈子,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铜铃铛,然后把他压在淮河南边的龟山脚下。

卷之209 冰夷

冰夷,又称冯夷、无夷,水族圣女乌丝兰玛之女、土族少黄帝姬远玄胞妹。水族黑帝汁光纪义女。水族十仙之首,鬼国少主。古代中国神话中黄河水神,一说法认河川之神通称。

传说冰夷并非神龙,人面,乘两龙。通身紫衣,时而黑衣。白发。蓝(黑)眸。以三十六只银环为武器。曾御使奇形月牙长戈。真气阴而凌厉,深得玄水真气之三昧。《山海经·海内北经》:“ 从极之渊 ,深三百仞,维冰夷恒都焉。 冰夷人面,乘两龙。”郭璞注:“冰夷, 冯夷也。”《史记》张守节正义云:“河伯,姓冯名夷,浴于河中而溺死,遂为河伯。”

传说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应龙助黄帝斩杀蚩尤、夸父后,因为消耗过大而无法回天,故在南方广降甘霖,但随着黄帝在荆山铸鼎功德圆满,应龙的法力也已恢复,黄帝成仙便骑着应龙上升天界,黄帝成了中黄太一君,为一方天帝,而应龙则被册封为“司四季、司中岳、司中土、司黄河、江、汉、淮、济之水、司黄帝之子孙”的大神。这一册封却惹怒了河伯冰夷。冰夷上天与应龙交战,应龙降服了冰夷,应龙熟悉当地地理在洪水泛滥之时,以龙尾为大禹疏通河道。

卷之210 螭龙

螭龙,鳞虫之长祖龙九子之次子,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神兽,古代神话传说龙之一种。螭龙被中国民间认为寓意美好,吉祥,招财,也寓意男女的感情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云:“于是蛟龙赤螭。”颜师古注:“文颖曰:‘龙子为螭。’张揖曰:‘赤螭,雌龙也。’如淳曰:‘蠄,山神也。’”《广雅》云:“有角曰虬,无角曰螭。”《广雅》云:“有角曰虬,无角曰螭。”

螭龙,传说生活中之壁虎演化而来;一说螭龙也称蚩尾,乃一种海兽,汉武帝时有奏本曰螭龙乃水精,可防火,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;又一说性好望,今屋上兽头是也。

螭龙寓意美好,吉祥,正因如此商周开始将螭龙纹饰刻画于器物上,出土的青铜器多有螭龙纹饰,这个时期的螭龙基本是尾部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,身躯亦不刻鳞甲,体态肥瘦皆有之,相差悬殊,故有“螭虎龙”之称。进入战国,蟠螭纹头部的特征是圆眼、大鼻、眼尾稍有细长线。双线细眉,上线很浅很细。元明时代仿汉代,眉毛深、粗、生硬,不如汉代细致生动。

卷之211 睚眦

睚眦,鳞虫之长祖龙九子之次子,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神兽,古代神话传说龙之一种。睚眦为龙豺所生,豺身龙首,嗜杀喜斗,刻镂于刀环、剑柄吞口。性格刚烈、好勇擅斗、嗜血嗜杀,嘴衔宝剑,怒目而视,刻镂于刀环、剑柄吞口,威严庄重。睚眦十年成人,拜别家门,投天涯而去。于天地而立,但见海阔天空,不可丈量;风起云涌,纵深无限。其父嗔,欲弃之,幸而母亲哀求,得以苟全性命。

传说周文王姬昌,一日梦见龙神将至,欲请之。行不数里,河畔巨石旁遇一奇人,奇人曰:“吾乃龙子睚眦!”睚眦指点江山,沿河畔而去,可见一垂钓老者,其名姜尚,号子牙,虽年过花甲,实乃贤者,有经天纬地之才,王可速请之,若得姜子牙,则天下可定矣。如睚眦所言,众诸侯与周结盟,皆派兵援之。文王得道多助,有志者,皆投之。文王驾崩,商纣亡,其子周武王姬发统一天下。睚眦平生好杀,今刀柄龙吞口留其像。成语“睚眦必报”,出《史记·范雎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之典。

卷之212 嘲风

嘲风,鳞虫之长祖龙九子之三子,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神兽,古代神话传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说龙之一种。

嘲风平生好险又好望,殿台角上常用于装饰之走兽乃嘲风是也。李东阳《怀麓堂集》云:“龙生九子不成龙,各有所好。……嘲风,平生好险,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……”《坚瓠集》云:“三曰嘲风。性好险。殿角走兽是。”

中国民俗中嘲风象征吉祥、美观和威严,且有威慑妖魔、消灾免祸、辟邪安宅之能。在宫殿中经常惠优嘲风之像,后面依次为:龙、凤、狮子、天马、海马、狻猊、押鱼、獬豸、斗牛和行什。其造像会使整个宫殿赋予严整而富丽堂皇,庄重生动而不失和谐,宏伟中透有精巧,达到完美的一。明代沈德符 《野获编·内阁一·龙子》云:“长沙李文正公在阁, 孝宗忽下御札,问龙生九子之详。 文正对云:‘其子蒲牢好鸣,今为钟上钮鼻……嘲风好险,今为殿阁走兽。’”

卷之213 蒲牢

蒲牢,鳞虫之长祖龙九子之四子,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神兽,古代神话传说龙之一种。

蒲牢平生好音好吼,洪钟上的龙形兽钮乃它之像。蒲牢居于海边,虽贵为龙子,却害怕鲸类等大型生物。当鲸一发起攻击,它就吓得大声吼叫。汉代班《东都赋》曰:“于是发鲸鱼,铿华钟”李善注引三国吴薛综曰:“海中有大鱼曰鍄,海边又有兽名蒲牢。蒲牢素畏鲸,鲸鱼击蒲牢,辄大鸣。凡钟欲令声大者,故作蒲牢于上。所以撞之者为鲸鱼。”

传说蒲牢之母乃一只蛤蟆,一日龙在天上听到蛤蟆叫声冲破云霄,故与其交融,产下蒲牢。蒲牢毫无来由之吼叫,吵得水族不安,龙王屡次教训无果,只得将其驱出,恢复龙宫以往之清净。

后在浇筑洪钟时,工匠将蒲牢之象作为钟钮于钟顶,钟槌前端则为鲸鱼之状,钟槌每撞一下,蒲牢为钮主洪钟就格外响亮,犹如蒲牢与鲸鱼相斗。

卷之214 狻猊

狻猊,鳞虫之长祖龙九子之五子,又说八子,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神兽,古代神话传说龙之一种。

狻猊形如狮,喜烟好坐,具有无畏、威武、贵气、辟邪等寓意和象征。《穆天子传》曰:“名兽使足走千里,狻猊、野马走五百里。”晋郭璞注曰:“狻猊,狮子。亦食虎豹。”

因狻猊喜烟火,因故佛座及香炉脚部、脚部多装饰有它之遗像,随之吞烟吐雾,寓意威武百兽率从。相传佛座上饰狻猊乃随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,至南北朝时期,佛教艺术材在中国普遍使用。陆容《菽园杂记》卷二云:“金猊,其形似狮,性好火烟,故立于香炉盖上。”古建筑岔脊上多有一些小兽进行装饰,小兽按等级排列,严格有序,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,垂脊顶端为骑凤仙人,后依次为龙、凤、狮子、天马、海马、狻猊、狎鱼、獬豸、斗牛、行什,等级制度也是非常严格的,金銮殿(太和殿)十兽齐全。中和殿、保和殿九兽,依次按等级递减。

(本章完)

推荐阅读:

曾振灵感 我女朋友世界第一可爱 桃花满墙爬,夫君很妖娆 妖妃倾色,魔君太缠宠 时空无疆 尔等是何妖物 武震九天 我自红楼来 噬爱成瘾 李妍李响黄多多 被渣男甩后,我闪婚嫁给首富 发癫后全娱乐圈对我避如蛇蝎 我睡了一百年 学神在手,天下我有 浴火重生 宇宙超能 求道者求道 被亲爹托付给少年仙君后 巨兽凶猛 乱世贼王 无赖小魔妃 我为道士的最后十年疯狂络腮胡 国运:禁地求生,开局扮演红发陆风 成了奥运金牌男家的猫 外挂宗主 第一枭士上帝清醒时 许琳秦芳 一吻成灾:尸王的爆萌宠后 生劫斩之浊流霜华 武林外史之花好月圆 侦探作家陈容国记 穿成幼崽被小哥哥捡去当小媳妇养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